荷花(Lotus flower,学名:Nelumbo nucifera),又名莲花、水芙蓉等,是莲属二种植物的通称,属毛茛目睡莲科,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。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。 荷花全身皆宝,藕和莲子能食用,荷叶、花等都可入药。是中国**名花之一,亦是印度和越南的国花。 地下茎长而肥厚,有长节,叶盾圆形。花期6至9月,单生于花梗,花瓣多数,嵌生在花托穴内,有红、粉红、白、紫等色。坚果椭圆形,种子卵形。 “荷”被称为“活化石”,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早的植物之一。在人类出现以前,大约十万年前,地球大部被海洋、湖泊及沼泽覆盖。当时,气候温湿,高达数十米的蕨类植物遍布地球各个角落。大部分种子植物无法生存,只有少数生命力强的种子植物生长在这个恐龙,蕨类植物称霸的地球上。其中,有一种今天人们称为“荷花”的水生植物,经受住了大自然的考验,在中国的阿穆尔河(今黑龙江)、黄河、长江流域及北半球的沼泽湖泊中顽强地生存下来。大约过了一亿多年,原始人类开始出现。人类为了生存,采集野果充饥,不久便发现这种“荷花”的野果和根节(即莲子与藕)不仅可以食用,而且甘甜清香,味美可口。渐渐地,“荷花”这一人类生存的粮食来源便深深地印刻在人们的祖先——原始人类的心中,成为人类生存的象征。[2] 一直到公元**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,随着农耕文化的出现,人类对荷花开始了进一步的了解。当时的人类为了生活上对水的需求,一般都定居在河岸湖畔或有**泉水的沼泽地带,而这些地带恰是**荷花主要的分布区域。从出土文物看:在河南省郑州市北部大河村发掘的“仰韶文化”房基遗址,发现室内台面上有炭化粮食和两粒莲子,经测定,距今有五千年的历史。人类在不断的生产劳动中,对朝夕相处的荷花的生长习性、生存环境等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,为中国古老的荷花文化的产生发展奠定的良好的基础。[